行業新聞描述
剛剛,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推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廁所革命”,實現醫療衛生機構廁所狀況的全面改觀。
通知涉及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其中以基層醫療機構為整治督查重點。
目標:到2019年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廁所全面達到干凈、衛生和整潔
《通知》明確行動目標。以完善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為主要內容,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重點,按照“數量充足、方便可及、干凈整潔、管護有序”的要求,加大資源投入,持續深入開展環境整治,規范日常衛生保潔管理,有效改善醫療衛生機構廁所環境,提升人民群眾就醫體驗。
到2019年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全面達到干凈、衛生和整潔。到2020年底,衛生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并建立較為完善的長效管理機制。
因此,在剩下的9個月的時間里,全國上下各類醫療機構將掀起一場空前的“廁所革命”,以達到年底“干凈、衛生和整潔”的目標,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
具體有哪些任務呢?我們一一來看:
加強廁所環境保潔
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深入開展廁所環境衛生整治,通過購買服務、指定專門機構專門人員、群眾志愿服務等方式開展廁所衛生保潔工作,設置保潔責任人信息公示牌,確保廁所環境干凈衛生、整潔有序。
具體操作如下:
廁所門窗、隔板、地面、墻壁、便器、洗手池等設施設備清潔衛生,無積水、積便、積污、痰跡、血跡、嘔吐物、污染物等;
廁所內基本無蠅蛆、無明顯異味;物品擺放有序、無其他雜物;
每天定時打掃并進行衛生消毒,有污染時及時清潔,有腸道傳染病流行時,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加強對廁所(或糞便)的消毒處理,按照相關標準進行糞便污水處理和排放。
完善廁所設施設備
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廁所設施設備的配置和管理,突出規范化、人性化、科技化以及綠色環保。
具體操作如下:
公共區域和廁所內外要設置醒目規范的導向牌、指示牌、防滑警示牌等標識;
門、窗、墻壁、屋頂、照明燈具、便器、洗手池、水龍頭、鏡子、墩布池、防滑設施、通風除臭設備等設施設備齊全完好;
廁所內設置掛鉤,方便患者懸掛輸液瓶等物品;
健全完善廁所適老化設施配置和改造,設置老年廁位報警系統,提醒管理人員給予及時幫助;
努力為孕產婦、兒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務,完善相關設施;按照標準在廁所內建設無障礙設施;
有專門人員定期巡查、維護、保養廁所設施設備,發生故障及時維修;
有條件的機構要在廁所內配備廁紙、洗手液、干手紙巾(或烘手機)并及時補充,可酌情增設其他服務功能。
同時,推進節能減排,降低維護成本,結合實際情況,推廣應用中水回用、節水器具等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
建立健全廁所衛生長效管理機制
各地醫療衛生機構要不斷強化廁所環境衛生長效管理工作,制訂詳細的衛生管理制度和保潔服務規范;
合理配備足夠數量的保潔人員,并在繁忙時段增加保潔頻次;
加大日常衛生監督檢查和巡查工作力度,確保醫療衛生機構廁所及時清掃和消毒;不定期抽查廁所衛生管理狀況,督促落實各項衛生管理措施。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廁所升級改造
各地要全面排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廁所狀況,摸清底數,根據群眾就醫需求,明確需要升級改造的廁所數量和布局,對設施陳舊、裝修簡陋、功能缺失的廁所進行提升改造。
新改建廁所要達到內外環境清潔衛生、無明顯異味、無蠅蛆,貯糞池不滲漏、密封有蓋的要求。
開展文明如廁宣傳
各地要通過張貼倡議標識、標語、溫馨提示等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方式,在醫療衛生機構強化摒棄陋習、文明如廁的宣傳教育,提高就醫群眾的文明衛生意識,引導就醫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的如廁習慣。
整治的同時,各地也會不定期的開展各種督查廁所衛生行動。
加大明查暗訪工作力度
為了能夠督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能夠按質按量完成任務,《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多種形式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具體如下:
各地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加大對本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的宣傳報道,加大明查暗訪工作力度,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表揚和典型經驗推廣,對工作不力的單位進行曝光和通報。
要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加強群眾監督,促進醫療衛生機構不斷改善管理。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將組織各類媒體,通過暗訪等方式對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宣傳和曝光。
各地要加大日常監督力度,結合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考核等工作,對醫療衛生機構廁所整潔專項行動推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督促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請于2019年底和2020年底,將本地專項活動總結報送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將適時組織對各地工作開展落實情況進行檢查。